国政府正在重新审视如何管理本国经济,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受制约的经济增长已经给国内环境和民众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中国政府最近表示,将点名批评国内环境最差的城市,同时将敦促工厂公开环保标准,借此将其纳入统一管理。此外中国政府计划到2017年底将重点行业的排放强度目标降低30%。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Jun Ma)表示,中国为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推出了本国历史上最宏大的政策措施,这些最新出台的举措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也是中国政府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策略的一部分。

但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努力遭遇到许多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的强烈反对,因为经济增长一直是衡量这些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中国环保部前研究员、现为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研究员胡涛表示,经济增长一直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中国的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加快经济发展方面。

即使是中国环保部长周生贤也承认需要作出调整。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周生贤本月曾表示,若经济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这种发展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他表示当前的经济增长需要放慢步伐。

过去中国一直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视而不见,不过本月公布的一项新研究称,燃煤引起的空气污染将导致国内部分地区居民的平均寿命减少5年以上。上周中国南方两名官员因涉嫌河水被矿场排放的有毒重金属污染而入狱。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加上镉大米的出现,均引起了公众的警惕。

中国政府似乎正在对这些压力做出回应。中国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份曾表示,将不再单纯根据经济表现来提拔地方官员。过去只要是地方经济增长强劲,当地官员就有望得到提拔,但是现在,环境污染问题也将成为一个考量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教授李巍称,目前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已经包括了多项目标,发展地方经济是必须要做的,但这不是唯一指标,要想达标就必须把环境也治理好。

中国政府最近在深圳启动了中国首个碳排放交易试点计划。德意志银行的马骏表示,虽然该项目不太可能立刻产生影响,但长期内其积极效应会不断扩大。

虽然环境问题对于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来说非常重要,但令政府官员受益更大的依然是那些能够实现增长最大化的项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月份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能够提高中国城市市长的晋升机会,而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支出却会影响到他们的仕途。

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创下十年多以来最低增速。去年中国GDP增速已从前年的9.3%放缓至7.8%。

中美两国最近就逐步减少一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达成一致,但中国民众认为,发达经济体必须在减排问题上起带头作用。

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民收入要低于巴西和南非等国。此外,虽说中国声言将降低能源密集度,即每单位经济产出的能源消耗,但要立刻降低碳排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努力于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微妙平衡的同时,中国也在想办法测算不顾环保问题发展经济的隐性成本。过去几年来,中国环境保护部一直在研究制定“绿色GDP”这一核算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计入污染成本的经济增长情况。

环境保护部的最新研究显示情况并不乐观。研究发现,2010年的环境污染成本约为2,5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3.5%。中国发布的官方数据通常要比外界的计算保守。

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计算显示,中国2009年污染及资源消耗产生的总成本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为9%。

Richard Sil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