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些中国事务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将自己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定在俄罗斯是要向美国做出某种姿态;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采访一事,由于记者的提问不痛不痒而未能引起西方媒体关注。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3月2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习近平已经集中国所有的最高权力于一身,他现在已准备好扮演全球性政治家的新角色,全世界想知道的是他下一步将如何行事。他决定3月22日前往莫斯科访问可能为外界了解他的外交政策提供些许线索。文章说,领导人首次出访选择去哪个国家很重要,他们在与那些彼此关系不融洽的人打交道之前总是会先去会会朋友。一些中国事务评论人士因此认为,习近平将自己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定在俄罗斯是要向美国做出某种姿态。

但文章也认为,习近平并不打算对美国置之不理。美国新任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本周对北京的访问标志着中美两国在经历了数月的交往断档后又恢复了高层接触。此次访问以及美国国务卿克里四月份将对中国的访问显示,中美两国急于恢复正常的交往。文章说,迄今为止尚无迹象显示习近平打算降低中日在钓鱼岛海域的对峙程度,而习近平迅速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可能意味着,与其前任相比,习近平的外交政策倾向会更加迅速地展现出来。不过文章也说,中国25名政治局成员中大多没有外交经验,而外交部长在国内的政治级别又不高,因此在外交方面中国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能力。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3月1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本周二,习近平自去年11月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金砖国家的记者们应邀出席。对这一世界上最有权势人物之一的难得采访似乎应该颇具新闻价值,但除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自己的报道中简短提及了这次采访外,没有任何其他主要西方媒体报道过习近平在采访中的谈话。文章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记者们向习近平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都是经过中国官方事先筛选的,因此在西方媒体看来这都是些不痛不痒的问题。

文章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北京分社社长Peter Ford在他为李克强记者见面会所写的报道中说,虽然李克强显得自信而放松,但他与其前任一样,都只回答记者们事先提交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经过了中国官方的审查批准,你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得不到多少新信息。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