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IKEA)本财年截至目前在中国的销售额已增长了20%以上,这家瑞典家具巨头计划加速扩张,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满足中国中产阶级对北欧家具的需求。《华尔街日报》日前采访了宜家中国区总裁吉丽安(Gillian Drakeford)。吉丽安1988年加入宜家集团,2003年起开始负责宜家中国区业务。

Getty Images
宜家在北京的旗舰店2006年开张,2011年接待了超过600万名顾客,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宜家店。图为在北京宜家旗舰店里的顾客。
《华尔街日报》:宜家中国店与宜家在西方国家的门店有何不同之处?

吉丽安:宜家中国店需要设在轻轨或地铁可以到达的地方,不会像在西方国家那样设在远离市区的位置。尽管中国私家车数量在增加,大多数人仍然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宜家购物。

《华尔街日报》:你对宜家未来几年在中国的业务有何规划?

吉丽安:我们正在加速扩张。2月初,我们的第10家中国门店在天津开业,天津是距北京仅有半小时车程的海滨城市,人口约1,300万。6月,我们将在拥有900万人口的地级市无锡开第11家门店,无锡位于江苏省,毗邻上海。计划在明年开业的三家门店正在建设之中。根据我们的扩张计划,从现在开始到2016年,我们每年将在中国新增三家分店。

《华尔街日报》:新扩张计划的动力是什么?

吉丽安:很简单,因为我们现有的门店难以应付巨大的客流。宜家在北京的旗舰店2006年开张,2011年接待了超过600万名顾客,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宜家店。上海的分店也不甘示弱,2011年接待了500万名顾客。北京分店曾在一个周六接待了28,000名顾客,这是西欧国家规模相似的宜家店一个星期的客流量。

《华尔街日报》:那生意一定很好吧?

吉丽安:是的。在2011年8月30日结束的财年里,宜家中国区的销售额达到了49亿元人民币,比2010财年增长了20%。宜家本财年截至目前在中国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

《华尔街日报》:宜家打算重点在哪些地区扩张?

吉丽安:我们将会继续强化在一线城市的地位,同时扩张到二线城市,以实现均衡发展。我们已经计划在重庆和武汉开店,这两个城市和天津一样,都属于人口超过一千万的中国八个特大城市,中国政府正在为这些城市的发展进行规划。目前我们在成都有一个分店,成都是二线城市。我们在成都市场已经运作了大约5年,我们现在已经确信,这个城市可以容纳更多的分店。

《华尔街日报》:开新店的计划将如何实施呢?

吉丽安:我们将与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Inter Ikea Centre Group)合作,共同实施部分扩张计划,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与我们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并管理着一系列购物中心。未来三年,我们的三家新店将和新的宜家购物中心一起建立。我们在无锡的分店即将开业,2014年6月之前在那里将建成一个宜家购物中心。我们还计划2013年在北京的南部开设宜家分店。计划是先建一个宜家店,一年以后再建一个宜家购物中心。在2015年,我们将在武汉同时开设一个新的宜家分店和一个宜家购物中心。

《华尔街日报》:宜家提出的经营理念是“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这对中国同样适用吗?

吉丽安:在西方做到这一点可能比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要容易些。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购买家居摆设。所以我们主要针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

《华尔街日报》:你能介绍一下中国的核心消费者是哪些人吗?

吉丽安:我们的核心消费者年龄在25到35岁之间,和平均水平相比有着相对较高的收入和更高的学历,他们通常更能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而且,他们也是买房的主要群体。由于中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在特大城市中竞争生存空间,我们的产品正好契合了他们在生活中的需要。

《华尔街日报》:他们的生活空间与西方有何不同?

吉丽安:平均而言,中国人的居住空间比西方人的要拥挤。中国家庭的平均居住面积在70到90平方米之间,大多数住在高层建筑中。经常是全家几代人住在一起。自从我们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的消费在不断增长。人们家中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正是我们擅长的领域,我们可以提供利用空间和整理家居用品的巧妙方法。

《华尔街日报》:中国有没有地区差异?

吉丽安:有,上海和北京的情况与其他城市大不相同。其他城市的发展和大城市相比要落后五、六年。这个差距体现在收入水平和品牌意识上,也体现在对家居摆设的品味上。

《华尔街日报》:宜家如何主动接触中国的消费者?如何宣传你们的优势?

吉丽安:中国媒体的情况和西方不同,所以我们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在中国,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很大。很多人使用微博,微博上的互动非常活跃。所以我们已经开始通过微博与我们的顾客交流。我们发布消息,我们的顾客上传图片,向我们寻求提示和建议,我们能够立即回复。这个方法能在短时间影响到很多人。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我们期待着它更加强大。

《华尔街日报》: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情况如何?

吉丽安:竞争很激烈,而且激烈程度还在日益上升。纯粹的山寨店只能证明宜家理念的强大实力,真正的竞争来自那些正迅速变得更加精明的本地竞争者。他们很快超越了模仿阶段,正以自己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品牌。

《华尔街日报》:你们如何应对竞争?

吉丽安:我们的方法是,拓展客户的数量,坚持我们久经考验的削价方法。因为,当你仔细研究中国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你会发现其水平远低于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这意味着,即使中产阶级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仍然是价格能否被接受。价格依然是阻碍中国人购买宜家商品的最大障碍之一。

《华尔街日报》:宜家的商品在中国是什么价位?

吉丽安:在过去的12年里,宜家一直在降价。这是宜家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即持续削减价格。2000年以来,我们的累计降价幅度已超过60%。宜家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我们Lack桌的价格是120元(约合14美元)。现在的价格是39元。我们计划进一步降价。我们降价的部分手段是降低供应链成本,主要通过在中国采购产品来做到这一点。宜家在全球的产品中有30%在中国制造,宜家在中国出售的产品中约有65%采购自中国。

JENS HANSEGARD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贝莱德
英文名称:BlackRock Inc.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BLK
BlackRock Inc.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B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