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中国深圳,一名演员身上被涂抹成金色为某银行信用卡做广告。

Chris Oliver

析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放缓的时代,零售销售增长和新出现的超级消费群体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全国节前支出官方数据表明,在农历新年到来前,中国内地消费者开始大举购物。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零售销售额同比上升18.1%,高于去年11月17.3%的同比增幅。

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去年12月的零售销售额同比上升13.8%,高于去年11月12.8%的增幅。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说,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经济近几个季度增速放缓,但内地消费者并没有放慢消费脚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之后,王志浩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如果数据准确,这表明通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消退,中国消费者还在继续消费。

王志浩对中国内地消费者购买力增速仍然相对乐观,同时他说,和跨国公司客户的谈话表明,这些客户与当地零售商的感受差异不断扩大。这些零售商更为悲观,他们普遍反映去年四季度销售增速明显放缓。

尽管官方数据和部分商户的说法存在差异,但王志浩认为有充分的理由保持乐观。他指出,由于工资上涨、通胀缓和,家庭收入正在上升。

据渣打银行估计,随着制造业相关行业平均涨薪10%,今年工资上升的趋势应该能够延续,而消费通胀可能进一步降至大约2%的水平。

消费的这种增长速度将和整体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预期背道而驰。此前公布的数据表明,去年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9%,低于去年三季度9.1%的水平。

年轻人引领消费潮

周三,瑞信(Credit Suisse)也发表类似乐观看法。瑞信说,在中国,新兴的年轻中产阶级的出现意味着可支配支出将大大增加。

年龄在18至29岁的年轻人如今构成了中产阶级的核心。瑞信说,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按相对价值计算,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工资水平是最高的。

瑞信援引最近在内地10个城市展开的民调结果说,和他们的父辈相比,这一代人更愿意花钱。

上述调查发现,这一群体尤其偏好品牌商品,其近期打算购买的商品包括皮鞋、服装和运动服。

瑞信的分析师说,随着收入较低的上一辈人逐渐老去,中国未来的中产阶级正在被富裕的年轻一代所取代。

据瑞信说,在香港上市的鞋类零售商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Bell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简称:百丽国际)是有望受益于这些新消费者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在中高档女鞋市场中所占份额名列前茅。

百丽国际周四午盘涨2.2%。该公司是香港基准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公司。

在中国,中产阶级指的是月收入人民币7,500元(合1,188美元)左右的群体。据瑞信说,这个收入水平的购买力与美国月收入2,034美元的群体的购买力相当。这一结果是瑞信根据一种平价模型计算出来的。

据分析师说,这一群体的购买力之所以强劲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息息相关。独生子女政策是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于1979年推出的抑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独生子女政策主要在中国的城镇地区得到了执行,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常常不必遵守,或是规定相对更为宽松。

瑞信说,大部分来自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年轻人通常倾向于纵容自己的需求,他们受过良好教育,收入也不错。

瑞信说,有近90%的人是在父母最终拥有产权的房子中长大的,相比之下,农村家庭的产权观念往往滞后。

瑞信的报告说,这个群体还通晓高科技,帮助推动了中国朝着数字移动时代快速转型。报告将这个群体称为支撑信用卡消费和在线购物增长的主要力量。

瑞信说,中国年轻中产阶级表现出的把支出向更高质量品牌倾斜的意愿最为强烈。报告还说,读者或许会把这个群体说成是“小王子和小公主”,瑞信有时就会这样称呼。

来自这个不断壮大的超级消费群体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苹果(Apple Inc.)本周早些时候在中国首次推出iPhone 4S时的混乱抢购场面。当时,中国多家苹果专卖店iPhone 4S销售一空,专卖店被迫提前停止营业,苹果首席执行长库克(Tim Cook)甚至为此向公众道歉。

与此同时,据本周早些时候政府公布的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随着农民工继续涌入城市寻找机会,目前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50%。

中国通常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作推动国内消费的潜在动力,长期来看,还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目前为止,正在发生的变化看来更多的是储蓄心态的逐步转变。有数据显示,2011年18岁到29岁的人群储蓄较上年仅增长了4%。

不过,这一转变可能预示着一种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美国婴儿潮时期有些类似。瑞信说,有初步迹象显示,中国消费者可能开始转向一种更加无节制消费的文化。

瑞信说,这代表着一种趋势,中国年轻家庭的巨大消费潜力将得以释放。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