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B. Farrell

你的安全带系好:2011年比预期还要糟糕得多。我们早些时候做出有关“美国历史上最糟糕10年”的预期,而现在情况变得更糟了。

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新闻周刊》(Newsweek)撰文称,“二次衰退……我们忘记了当年的大萧条就像一场足球赛,是由上下半场组成的。”1929年的崩盘拉开了上半场的序幕。但“萧条真正变‘大’……是从1931年欧洲银行业危机开始的。”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是的,这是严正的警告:但美国却听不见,在装聋作哑。我们预言2011-2020年的“地狱10年”时,以下这些重大宏观事件尚未发生: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像病毒一样传播,美国掀起“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运动,2012年或爆发成为一股更强的力量……针对中产阶级的战争……贫富差距扩大……华盛顿陷入僵局……超级富豪一味抵制所有新税。

正如弗格森所说:“我们现在处于萧条的边缘,要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必须了解历史。但几乎没有人了解。”听懂了吗?美国已经处于“萧条的边缘”,可是几乎没有人能听懂。美国领导人对历史一窍不通。更糟的是,也许没人能阻止我们的萧条变“大”。

投资者注意了:请保护好你们的资产:“不能铭记历史教训,必然要重蹈覆辙。”我们已经忘记了2008年那场灾难的教训。难怪我们必然要重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错误,引发第二次大萧条。有人要踢足球吗?

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杰瑞米•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加里•希林(Gary Shilling)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有关2012年的坏消息。

有不少人和弗格森一样持悲观预期。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比尔•格罗斯自问自答道:“欧元会走向何方?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也许会显著下跌。”格罗斯警告称,可能会出现一种“可怕的局面”,“欧元或下跌……并摧毁美国的经济复苏成果。”

接下来我们听听杰瑞米•格兰瑟姆的观点,他所在的GMO公司管理着1,000亿美元资产。格兰瑟姆曾提前两年预见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预计此后将是“持续七载的荒年”,直到2016年下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才能有所好转。现在,他在最新的通讯中写道,他感到“沮丧……我有关‘七载荒年’的预测得到了证实。”世界“很难从现在的债务水平中恢复,”玩火自焚的美国和欧洲领导人使“美欧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永久性放慢了。”

还有更多坏消息:在我们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10年”的第一年画上句号之际,长期为《福布斯》(Forbes)撰写专栏的经济学家加里•希林刚刚发布了他的半年度预期:2012年“可能发生全球衰退”。呃,他能说的最好的事情是,这一次衰退“将比2007-2008年的剧烈衰退程度轻。”当然,你都已经忘记那些痛了,对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在《名利场》杂志(Vanity Fair)上撰文回顾大萧条时期的黑暗历史,他警告称,如果我们无视历史,就会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样,错过“实体经济的根本性转折”,错失创造未来就业的机遇。是的,我们面临“悲惨地重蹈”大萧条覆辙的风险。

对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10年的10大预测

在过去10年里,我们曾预见了2000年的泡沫破灭、2008年的金融市场危机以及2009年昙花一现的牛市。历史学家今后在回顾2011年到2020年这一历史时期时,很可能会将其称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10年,这10年会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还要糟糕。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政客们却不愿正视。

以下是最新的10大预测。它们是一系列连锁反应事件,将从量变到质变,让美国被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humpeter)所说的“创造性毁灭”浪潮吞噬。最后,在把贪婪从美国的有毒资本主义中清除出去之后,美国精神将得到重生,一如大萧条时期所发生的情况。

下面让我们看看未来10年会发生些什么:

2011年:超级富豪继续投入重金控制华盛顿,不惜花费数以十亿计的美元

过去30年,美国的民主体制掌控在保守派手中,而联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去年的一项判决让保守派取得了完全彻底的掌控。“进步的”的联邦最高法院去年推翻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判例,让没有灵魂的公司──这些公司只效忠于富有的股东──获得与人相同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加快了它们追逐绝对权力的步伐。但愿参议员伯尼•桑德尔(Bernie Sander)提出的《第28项宪法修正案》(28th Amendment)能改变这种情况,不过不好说。

2012年:超级富豪在政治体系中的绝对权力得到巩固

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让政治贿赂成为合法行为。现在,数以十亿计的美元经游说者之手进入政客的口袋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确保政客的投票符合富豪们的特殊利益。我们的中产阶级正迅速沦为第三世界的穷人。贫富差距在稳步扩大。谁是2012年大选的赢家已经不重要了。金钱腐蚀了整个民主体系。不论是奥巴马(Obama)、米特(Mitt),还是纽特(Newt),都是这个体系的傀儡。

2013年:全球人口激增,资源迅速耗尽

美国“超级富豪阴谋”从中产阶级纳税人手中榨取了数万亿美元。超级富豪可不管全球每年剧增1亿人口要消耗世界上多少稀缺的资源,他们只是将其视为通过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全球化致富的工具。他们无视全球人口攀升到100亿所酿成的悲剧。比尔•麦吉本(Bill McKibbenc)等环保人士警告称,“再不行动也许就太迟了。科学证实,地球已经开始遭到破坏,”我们无法拯救地球,但超级富豪却对警告充耳不闻。

2014年:五角大楼加紧发动全球商品战,2020年战火将达到顶点

伊拉克战争爆发时,《财富》杂志(Fortune)曾对五角大楼一篇机密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预计“气候将迅速发生彻底变化,会成为所有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源。”报告还称,“大规模干旱将让耕地变为沙漠,森林化为灰烬”,数十亿新增人口为全球带来不安定因素。还有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历史教训:“旧的模式可能会再次出现;战争将主宰人类生活。”是的,不愿正视现实的政客们选择了战争和浩劫,而不是协作。

2015年:“镀金时代”让美利坚“世界帝国”崩溃

当年五角大楼预计2020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时,凯文•菲利普斯(Kevin Phillips)也曾在《财富与民主》(Wealth and Democracy)一书中警告称,“多数强国在经济实力达到顶峰时会变得不可一世,不惜以巨大的代价发动世界大战,结果耗费大量资源,背负巨额债务,最终玩火自焚。”弗格森也在《巨人:美利坚帝国的兴衰》(Colossu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一书中警告称,所谓“政治进程呈季节性和周期性”的想法是在自欺欺人。

2016年:里根式资本主义不攻自破,陷入瓦解,银行破产

弗格森问道,“假如历史进程不是周期性、缓慢渐变的,而是不规律的呢?假如衰亡无须经过很多世纪,而是突然发生,让人措手不及的呢?”可以肯定的是,新一任保守派总统会继续忽视历史教训。此外,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大崩溃》 (Collapse) 一书中警告称,“让人不安的历史事实之一是,有那么多文明都曾呈现出急转直下的衰落势头……一个文明在其人口、财富和实力达到顶点后,可能只要再过10到20年就开始走向衰亡了。”

2017年:阶级战争和革命:富有阶级惨败后投降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很久以前就预见将爆发革命,他说:“没错,会爆发阶级战争,但战争是我所在的富有阶级发起的,赢家也将是我们。”但到2016年总统大选时,政治怒火将引爆针对不平等问题的新一轮美国内战。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泡沫破裂,经济崩溃。骚乱将在美国蔓延,人们要阻止政府再次大手笔救助“过于贪婪而不容倒闭”的银行。新一轮萧条点燃了阶级反抗之火。

2018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和华尔街垮台,哥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重新生效

戴蒙警告我们:“在问题已经露出端倪,但还不算非常严重时,领导人应该有勇气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作出果断、果敢和前瞻性的决定。”而事实上他们却磨磨蹭蹭,根本没有采取果断行动。历史告诉我们,多数领袖的行为动机是眼前的个人利益,而非长远的公共利益,那些接受亿万富翁赞助的政客更是如此,因为富翁们除了财季业绩、年终奖和下次大选结果之外什么也不关心。

2019年:全球商品战蔓延,数百万人丧生,数万亿美元付之一炬

超过半数的联邦预算投入了五角大楼的战争机器,令美国无力顾及国内要务。不出所料,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长以及全球稀缺资源的减少引燃了新一轮商品战争。人们不得不反思,在国内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项目迅速恶化之际,是否应该减少国防支出。

2020年:美国首位女总统诞生,父权制时代终结

到2020年,我们终于清楚地看到父权制──从古至今男人一直主导哲学、经济、政治和文化──辜负了我们的文明,把世界带到了彻底毁灭的边缘。

为什么男性领导者总是辜负我们的期望呢?杰瑞米•格兰瑟姆几年前睿智地捕捉到美国国家性格的根本缺陷:男性领导者管理风格其实相当情绪化、短视、“缺乏耐心……只关注本季度要做的事情或者年度预算。”但真正的领导者“应该由更多具有历史眼光,考虑更周全、右脑更发达的人”来担任。

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的领袖是一群只考虑眼前的左脑发达者。”所以“每次发生无历史经验可循的小概率复杂事件时,他们总是处理不好。”

更糟糕的是,如今男性的大脑短视思维根深蒂固,会迅速淡忘最近的历史教训,比如2008年的危机。结果,就连“显而易见、反复发生的历史事件”也会被我们的男性领袖“集体忽视。”

阶级战争?抑或性别战争?到2020年我们就知道答案了,但到那时也许就太迟了。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